藏族的觀音菩薩信仰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的,藏傳佛教把虛構的觀音菩薩形象拉回到人們現實生活中,使藏族觀音菩薩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,崇拜的方式也多種多樣,所以藏傳觀音菩薩佛像也是有多個形象。
藏傳佛教觀音菩薩像的特色
四臂觀音銅佛像 7面部特寫
在藏傳佛教中觀音菩薩是神圣慈祥和藹的男性形象,右手向外伸出,做出布施手印狀,左手持紅蓮花,立于一朵大蓮花上。頭飾上通常有一個阿彌陀佛小像,因為在傳說中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右眼流出的淚水變成的。藏傳觀世音菩薩佛像除了常見的單面雙臂觀世音菩薩像外,還有四臂觀音、騎吼觀音、雙身觀音、十一面觀世音和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等。其中四臂觀音有寂靜和忿怒兩種形象,寂靜觀世音“一頭四臂,主臂兩手作合掌印,另外兩手右手持佛珠,左手持蓮花,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”。忿怒相有四首,手持戰器,腰系虎皮裙,腳踩已被鎮壓的邪魔,代表法身。十一面觀世音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尤其受人崇拜,這兩尊形象的觀世音菩薩像是合成雕造的,像面分五層,其中第一、二、三層各有三面,面色不同,分別為慈悲相、悲哀相和微笑相,手持如意寶珠、錫杖、寶鏡、蓮花等器物;第四層為雙面,呈大怒明王像,頭頂一尊阿彌陀佛像,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,即觀世音菩薩的本來面目;十只根本手是法身手,三十八只支手為受用身手,其余兩千只為化身手,每一只手飾有珠寶,上身裹以虎皮,纏繞著各種綢緞裙,居立于蓮花座臺上。
藏傳佛教地區的觀世音菩薩本尊像
千手觀音貼金箔銅佛像
在藏傳佛教的造像中,最早的要推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所造的本尊像,即現在供奉于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殿(世尊殿)的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像和布達拉宮帕巴拉康(圣者殿)的觀自在菩薩像(羅格夏拉)。關于這兩尊像的建造有許多神奇的傳說,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贊干布,根據佛教的十善法典制定了在家道德規范十六條,希望有屬于本朝的本尊像。一日,遇云縫中一神童,告訴他說:本尊佛像在南方僧伽羅大海邊沙洲中的“蛇心旃檀”樹內。于是,松贊干布從自身化現出比丘阿迦羅莫西拉去迎請佛像。阿迦羅莫西拉來到南印度后,在格茹王鄔摩達尼軍隊的幫助下,力克各種阻力,來到卡薩波尼佛像座后,見其后的象群驚慌逃散,唯獨有一頭大象在原地跺足三次后踢石而去。阿迦羅莫西拉甚感驚奇,在大象跺足處挖出“蛇心旃檀”樹節,剖出天然觀世音菩薩像,并從補陀洛迦山取得“牛頭旃檀”節,將八大圣地的沙土和拘留孫佛、迦葉佛、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并帶回獻給松贊干布,然后又按照觀世音菩薩從心間發光指示的標識,去尼泊爾請來“訶黎旃檀”樹中觀世音菩薩像。傳說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填塞臥塘湖修建大昭寺時,由于湖深無法填滿,松贊干布向觀世音菩薩祈禱,請求加持,才將內湖填滿填實。建寺過程中,松贊干布請來尼泊爾的工匠用“蛇心旃檀”的末子和八大圣地的沙土、尼連禪河的沙子,以及黃牛乳汁拌合的黏土,雕塑了一尊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。建成后,松贊干布對工匠說:“我想把旃檀觀世音菩薩像和佛塔都裝進這像的心間?!痹捯魟偮?,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從足心發光,迎請旃檀觀世音菩薩像和佛塔融入像自身當中。不論這一傳說多么神奇有趣,松贊干布時期建造觀世音菩薩像的事實是不可否認的,反映了藏族對觀世音菩薩的無限崇拜之情。
深圳天禪是專業的銅佛像制作廠家,提供品類齊全的藏傳佛教密宗佛像批發、定做,擁有獨特的精密鑄造工藝,可按客戶要求定制大小不同規格的銅貼金、鎏金、仿古銅佛像,天禪佛像遠銷四川成都、西寧、尼泊爾、泰國等地區國家,歡迎新老朋友前來洽談、訂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