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20杭州峰會圓滿落幕不久,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已成為杭城中又一處“網紅”般的觀賞目的地。是什么讓這個龐大的建筑物呈現出這般大氣又不失雅韻的氣質?其中便有“朱府銅藝”第四代傳人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團隊400多名銅匠歷時近半年打造的銅藝世界:銅門、銅頂、銅畫,還有陳列于各場館內的60余件藝術品。
進入主會場迎賓序廳時,你會穿過一道道散發著淡雅氣質的紫銅門框,頭頂是極具中式傳統風格的銅制穹頂;走入迎賓廳時,呈現出錢江潮波浪紋路的莊嚴銅大門赫然醒目;會議大廳里,吊頂外圈的“流線型紫銅連心斗拱”盡顯銅的穩重……早在去年11月,朱炳仁、朱軍岷父子所在的金星銅集團成為特邀承建方,參與到杭州國際博覽中心、西子賓館、西湖國賓館以及機場會客廳的銅構建改造中,但時間只有半年?!皶r間緊、工作量大”,每一個構建都需要熟諳銅匠技藝的工匠來完成,一道“江湖救急令”,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上百號朱家弟子,也都齊齊放下手中的項目回到杭州。
“從4月24日到4月30日,那是如同超人般的最后7天?!眳⑴c了整個工程搭建的朱軍岷回憶道。安裝穹頂時,每一片都需要匠人們用手中的紅外線筆進行位置的精確比對。
“有一處位置偏移了,后面的位置都會出錯。這好比拼圖,每一塊都必須放在對的位置”,朱軍岷說:“頭一仰就是好幾個小時,長期工作下來脖子酸了,就蹲下動一動脖子繼續干?!?br /> 穹頂安裝完畢,離工程驗收還有32個小時,但還有34扇重達600多公斤的銅門沒有安裝。所有銅門已經運抵場館之外,離安裝地點大約一百多米的路,沒有設備可以幫助搬運,只能靠工匠們把門抬進大廳?!爱敃r現場還有150多名匠人,他們20人一組負責抬門,然后又6人一組負責安裝?!睈灍岬拇髲d里,通風系統還沒開始使用,上百號工匠分散在各處的門廳,汗流浹背,最終,任務按時完成?!?2個小時,34扇銅門,這就是一個奇跡?!敝燔娽焊袊@到。
除了龐大的銅建筑,精致的銅藝術作品也盡顯光彩。G20峰會主會場的宴會廳里,一幅名為《遙望》的12m×5m巨型銅雕壁畫耐人尋味。它沒有雕梁畫棟的精細裝飾,也沒有大氣奢華的門面,只有江南水鄉徽派建筑的輪廓線,層次簡單清晰。它近看平面,遠看卻頗為立體。這是朱炳仁幾易其稿、耗時半年打造的全新力作,也是他的多層次鑲嵌雕刻技藝的一次亮相。
朱炳仁共參與設計了5幅壁畫,有傳統技藝的傳承,也有創新的現代表達。朱炳仁透露,在創作《遙望》的過程中,試圖結合所有的杭州元素,但“全”并不能給予作品最好的表達。最后化繁為簡,將抽象派與具象派的藝術風格相結合,以代表杭州歷史、文化的胡雪巖故居建筑為原型,選取馬頭墻、小青瓦、磚雕屋瓴等杭州的建筑特色為主題。希望通過此作品,讓人回望歷史,牢記傳統的根基,也讓人遙望未來,看到中國夢在這里起航。
在朱炳仁看來,這次創作并不容易。因為銅藝要出現在不同場館和建筑內,而建筑的風格又不同,藝術品需要與其所在場所的建筑風格匹配,還要符合場館設計方的要求,都可以算得上是“量身定制”。
朱炳仁告訴記者,自己的床邊就是一個可移動的電腦桌,晚上有靈感了隨時就拉過來寫。為了保質保量完成這次艱巨任務,他每天晚上上網搜集資料和構思設計的時間基本都在4個小時以上。
他對藝術品的尺寸也有幾分“執拗”?!遁筝缃隆泛汀痘鹗劣巢ā穬煞坫~壁畫,現在的尺寸是寬1.54米、高3米,而一開始它們在設計圖紙上的尺寸只是現在的一半。為了這多出來的一半,朱炳仁跟主辦方前后協商了3次,請主辦方來自己的博物館實地看過,最后按照圖紙在墻上做噴繪試驗,對比效果,這才讓對方心服口服地采納了自己的建議,也讓沉淀了汗水和心血的藝術品煥發了應有的光彩。